贊助商鏈接 |
597苗木網2011年11月24日最新資訊:誰先轉變誰就能賺大錢,誰就能發(fā)展起來,但大部分人就是轉變不過來。說起自己家鄉(xiāng)的苗木,合肥市肥西縣三崗村的苗木經紀人楊勇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11月初,記者跟著他實地走訪了這個曾經書寫過輝煌但如今卻面臨尷尬境況的保守苗鄉(xiāng)。
從肥西縣一條主干道右轉之后不久,便能看到三崗苗木的牌子。之后車子以40公里時速行駛在六七米寬的鄉(xiāng)間水泥路上,迎面不時駛過拉苗的卡車,兩旁全都是苗木。郁郁蔥蔥、密密麻麻是最明顯的感覺,喬木普遍三四厘米粗,株行距大多不超過50厘米,經常是30厘米至40厘米甚至更密;很多花灌木的枝葉都擠在一起,品種混雜,偶爾有一小片稀植的紅葉石楠或桂花小苗讓人眼前一亮。
沿路有商鋪、有農戶,但無一例外房前屋后都種著苗木。就這樣,車子大約走了15公里,來到亞新花木專業(yè)合作社,一個由當地龍頭企業(yè)發(fā)起協(xié)助苗農賣苗的組織。對外宣傳是30多萬畝,實際沒那么多,但20萬畝我覺得有了品種也得上千個。楊勇1998年入苗木行,今年30歲出頭,三崗村第一批使用網絡銷售苗木的經紀人,給人第一印象很有活力,而且實在看來,當地生產的苗木大部分都是垃圾苗”
因為綠化工程基本沒法用。楊勇告訴記者,現(xiàn)在合肥正在創(chuàng)立森林鄉(xiāng)村,對綠化工程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雖然用苗量大,但真正從三崗村采購的苗子并不多,品質達不到要求是重要原因。多年來,不知道向當地苗農呼吁了多少主要把株行距拉開,把相同的品種種在一起,提高苗木質量,但能聽進去并且這樣做的人非常少。合肥綠化,山東賺錢”這句自嘲的話,貼切地反映出這個苗木主產地種植戶的無奈心態(tài)。
那這么多苗賣到哪里去?
除了對品質要求不那么高的工程用一些之外,有相當大的局部被別的苗圃推銷后進行二次培育。楊勇說,現(xiàn)在很多有實力的苗木公司在培育大苗,做長線,一個基地就是幾千畝甚至上萬畝,需要推銷大量中等規(guī)格的喬灌木,三崗的苗有不少是被他買走了不過,人家買的時候價格也就是幾十塊錢,但經過幾年培育出手時經常是幾百上千,大頭全被人家賺走了如此看來,三崗更像是一個為他人做嫁衣的苗木原材料生產基地。另外,有些省市的荒山復綠工程只追求成活率和低價格,也會從這里購買一部分苗木。
當地人均土地只有1畝多點,加上一家一戶地經營方式,使得其很難形成規(guī)模。據亞新花木專業(yè)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任華斌介紹,三崗這么大的苗木生產面積,千畝以上的企業(yè)不超過50家,2000畝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數。原本面積就小,加上很多苗農一邊種一邊賣,賣了苗的空地有什么種什么,完全不考慮品種規(guī)格以及今后互相之間的影響,這樣下去永遠也轉不過來。任華斌說。
興辦亞新花木合作社的目的除了幫苗農賣苗,也是希望能轉變苗農的思想,促進三崗苗木整體升級。牽頭的龍頭企業(yè)亞新園林花木有限公司有2000多畝基地,一眼望過去與剛才路過的完全不同,品種分明,種植疏朗,有現(xiàn)代化苗圃的感覺。
合作社有會員280戶左右,生產面積不算多,但我希望他能起到帶動作用。任華斌說,目前三崗有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了稀植反而效益高的理念,將品質放在第一位。想讓農戶轉變,最直接的方法是讓他看到效益。
告訴記者,曾經有離得挺近的兩戶苗農都種石楠,同樣是1500棵苗,一家種得很稀,一家種得很密。幾年后,前面那家賣了20萬元,后面的只賣了2萬,當地引起了挺大反響。想,以后這樣對比鮮明的例子多一些,三崗也就不會只為他人做嫁衣了梔子花的養(yǎng)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