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陽春三月,記者在炎帝陵圣火臺對面的山坡上見到了他,老人滿頭華發(fā),但精神矍鑠,當時他正扛著機器在除草,機器隆隆,老人一身草漬,但其身后卻露出一片片被修整整齊的草地……巍巍圣陵,華發(fā)老翁,青翠山坡,構(gòu)筑成一幅和諧圖畫……
71歲入黨,決意還圣陵"原生態(tài)"
"我是1996年入的黨,那時候我71歲了。"馬敵凱感慨地說,像他那么大年紀還入黨的很少,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也是他一生之中的夢想,他非常感謝黨的恩情,也正在那一年,退休在家的他下決心要為炎帝陵這片圣地添綠。
馬敵凱退休后住在縣城,距炎帝陵17公里,起初他是每天早出晚歸來回跑,天剛蒙蒙亮就起床,悄悄出發(fā),傍晚他總是搭最后一趟車回來,常常趕不上晚飯。
后來,他就在炎帝陵游客中心后面找了一間破舊的老房子住了下來,每天早上五點就起來做早餐,6點準時到景區(qū)里"上班",風雨無阻。每年過了正月初八就"上班",到過小年時才回家過年,平時就泡在了炎帝陵,他成了炎帝陵最忠實的守陵人。
有一次,山體滑坡,后山上種植的一大片麥冬草全給泥石流埋住了,馬老硬是冒著再次塌方的危險,把它們小心地刨了出來沖洗干凈再種上;每逢寒冬大雪,他將苗木上的雪一點點搖落,自己成了雪人。
每天工作量和強度那么大,能吃得消嗎?對此,他說:"我從來不覺得累,我覺得很快樂。"
熟悉馬敵凱的人說,"馬老是最敬業(yè)的人了,感覺他身上有使不完的勁"。
十余年種植八萬余棵花木
為了侍弄好炎帝陵的花木,原本不懂栽花種草的馬敵凱,開始虛心向別人請教,并且自費訂了許多書刊雜志,戴上老花鏡一點點地啃。
如今,馬敵凱儼然一位園林專家,繁殖、培育、管理樣樣都會。炎帝首種稻、黍、稷、麥、菽等"五谷",開啟了農(nóng)耕文明,但當?shù)厥、稷、麥如今已幾近絕跡。為彌補這一大遺憾,老人經(jīng)努力尋來種子,通過3年的試種,終于讓后來的祭祀炎帝活動中,能用上當?shù)氐?quot;五谷"敬獻。
馬敵凱認為,炎帝遍嘗百草為百姓治病,后人應當繼承他的事業(yè)。因此,他特意把神農(nóng)大殿后面一片荊棘地開墾成"神農(nóng)百草園",種植與炎帝神農(nóng)氏有關(guān)的藥材。杜仲、厚樸、白芍……各種當?shù)赜忻乃幉脑谶@里扎了根,甚至連"斷腸草"也有。
為了收集中草藥,老人拖著年邁的雙腿,訪遍了周邊的中醫(yī)藥師。在他的感召下,很多單位、個人為此捐款1萬余元,百草園內(nèi)15000多株藥草花木也大多數(shù)是捐贈的,然后由馬老親手種入"百草園",此間周邊有10多個村的黨員也會定期來幫忙。"百草園"內(nèi)品種不斷增多,最終成為炎帝陵的重要景點。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耄耋之年的馬敵凱,如今已親手種植了八萬多棵花木,兩萬余平方米草皮。當?shù)亓謽I(yè)專家估計,馬老師義務栽培的這些花木和綠地價值超過400萬元。
"如果給工資,我就不來了!"
炎帝陵的綠化養(yǎng)護,都是季節(jié)性地聘請臨時工,而馬老師則成了炎帝陵綠化養(yǎng)護的帶頭人,16年如一日,是這里惟一不拿工資的"正式工"。
"他十余年如一日的義務勞動,讓我們非常感動,大家對他是由衷地崇敬。"炎帝陵管理局局長朱建軍說,馬老師的義舉讓他們過意不去,該局多位負責人曾多次表示要給馬敵凱老師"開一點工資",但都被他明確拒絕了。他說:"我是有退休工資的,本來就拿了國家的錢,做點事怎么還能要工資呢,這是不合理的。"
"炎帝是我們敬仰的老祖宗,他為我們黎民百姓造福,在他的陵寢之地做點小貢獻是應該的,如果開工資,我就不干了。"面對記者,馬老師再次強調(diào)自己的本意。
"干得蠻有味,要把炎帝陵的綠化搞得更好"
馬老師老伴不在了,獨生子馬永清及兒媳張孝紅都是人民教師,兒媳早兩年還獲得"全國模范教師"的榮譽,孫子如今在清華大學讀書。
談起父親當年去義務護陵一事,馬永清說,聽父親說了緣由之后,他和愛人都非常支持父親的義舉,雖然從心底里也擔心父親的身體。但這么多年下來,或許是勞動的原因,父親的身體一直很好,醫(yī)?磕曜疃嗑褪怯脕碣I點藿香正氣水解解暑。
馬老師一臉欣慰,他說,"我兒子、媳婦都很支持我,我要學習種花的書都是兒子幫我買的,他們很相信我的身體,認為我吃得了苦。"
10余年播綠路,艱辛何其多,年近九旬的馬老依然樂此不疲:"我干得蠻有味,不然怎么能干這么久?我身體也很好,肩能挑,腳能走,要把炎帝陵的綠化搞得更好。" 鮮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