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認養(yǎng)的樹成了“棄兒”
3月4日,雨。連綿的雨天令合肥市植物園的植樹林一片狼藉。成片的小樹已經被雨水淋落了大部分的樹葉,近乎光禿禿的枝干在雨中得不到一點點庇護。園藝師傅小胡正撐著雨傘,挨株檢查幼樹的情況。替暴露出來的稚嫩樹根掩上泥土,幫歪倒傾斜的樹枝校位,疏通樹林地表的排水道,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小胡便會當即進行應急處理。而這些原本都應該是樹的主人該做的事情。
“如果市民種在園子里的樹,或者被人認養(yǎng)的樹受災、出現(xiàn)病疫,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聯(lián)系樹的主人”。不過令小胡失望的是,這些樹多半已經“遭人遺棄”,找不到主人了。
小胡帶著記者走到了一株栗子樹的旁邊。樹干上沒有一點綠意,部分幼枝已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腐爛。若不是小胡介紹,記者根本無法辨認出樹的種類。“這株栗子樹實際樹齡已經超過三年了。也難怪,一片葉子都沒了,樹根被蟻類啃食得所剩無幾,一般人是認不出的。”兩年前,小胡從前任園藝師傅手中接過看護這株幼苗的任務時,栗子樹已經和現(xiàn)在一般模樣了。“生命力頑強的小樹好像是在等待和主人見上最后一面吧”。平時經小胡之手“處理掉”的樹不計其數,令小胡宣判樹死亡時的表情顯得異常冷漠。“沒辦法。樹死了就必須處理掉”。小胡口中的“處理”,便是扔掉或者被集中當作林業(yè)垃圾賣掉的一種委婉說法。
“找不到了。不用找。找了也是白找。”聽到記者提議要為奄奄一息的栗子樹找尋主人,小胡反對的意愿很強烈,再三否決記者的想法。
原來,一年前的植樹節(jié)前后,就曾有環(huán)境保護志愿者為這株栗子樹找過主人,而當時上崗不久的小胡也主動從旁提供了不少幫助。“什么信息都不對,根本聯(lián)系不上”。小胡隱約聽前任園藝師傅提起過,栗子樹的栽種者是一戶三口之家,樹是為家里剛剛出生的女兒以及兩人的結婚周年慶種下的,因為夫妻中有一人特別喜歡吃栗子所以才種的栗子樹。起初,夫妻倆還去植物園看過幾次,之后便再沒露過面。直到栗子樹“病危”,有熱心的環(huán)境保護志愿者翻出了歷年的樹木栽種管理登記簿,依照信息尋找時才發(fā)現(xiàn),登記簿上提到的小區(qū)已經拆遷,而栽種者的早已停機。
春天,栗子樹的主干上竟然還生出了一只嫩芽。這也是小胡沒有立即將樹處理掉的原因。“種樹和認養(yǎng)樹的時候,許下美好的愿望,之后就不管不顧還不如不種。”終于憤憤地說出了心里話,小胡深深地嘆了口氣。
網絡植樹不植樹
“植樹節(jié),到互聯(lián)網上墾荒去。一株5元,一畝200元。為福利院的老人送溫暖,有意愿的請與某某某聯(lián)系……”3月2日,距離植樹節(jié)還有10天,網友“無畏劍客”便開始四處發(fā)布《網絡植樹節(jié)的通知》,希望借植樹的名義做公益。
看到信息,記者網上聯(lián)系了這位自稱“無畏劍客”的網友。一名從未接觸過公益的大學生小劉,作為校學生會實踐部的干部,一直苦于找不到開展植樹節(jié)活動的新意。恰巧受到學雷鋒活動的啟發(fā),小劉想到將公益和植樹節(jié)融合開展活動,借用互聯(lián)網平臺,提高活動的影響力。
“網絡植樹節(jié)”不是新詞,早在多年前,就有公益組織在植樹節(jié)期間發(fā)布植樹募捐的網絡召集令。大多是熱心人士捐款,兌換相應數量的樹苗,由活動組織方集中代為種植。捐款人從頭到尾不用參與種樹,卻以公益的名義植樹。“網絡植樹節(jié)”發(fā)展延伸至今,小陳決定將源自網絡的活動也終結于網絡。“完全沒有必要真的去種樹,其實類似于在心里種下愛的種子,一種不專注于形而重在領會意的做法。”小劉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完全是因為他對于在校生或職場人參與植樹的繁瑣和不便深有感觸。
“你這正不正規(guī)啊?是注冊的公益組織嗎?”“你會把錢用到哪里?怎么花?”“瘋了吧?網絡植樹節(jié),太不靠譜了。”看到這些留言,小劉絕不回復。“不屑。我不想左右他們的想法。我感謝那些選擇相信的人。”QQ聊天中,小劉在線卻靜默了很久。“不好意思。剛剛有一個哥們親自將一百元錢送來了。哈哈。”
“對不起。我們不準備安排集體植樹。其實活動募捐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活動,沒有后續(xù)的內容”。小劉認為,與其從捐款中拿出一部分錢購買樹苗,不如全部捐給福利院的孩子和敬老院的老人。即便沒有人出于仗義支持這個活動,也甭想左右小劉的思想。“誰讓我是90后呢。”小劉說。
不是所有90后都會有小劉的想法,90后之間也會出現(xiàn)意見的分歧。網友“驕陽”是90后女志愿者,無意間在網絡上留意到小劉的發(fā)帖后,“有些犯懵”。“驕陽”認為:“公益本身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也不應該以公益的形式奪去了植樹節(jié)本身的意義。”她堅持公益之后的植樹環(huán)節(jié)不應該少。“網絡植樹節(jié),應該通過網絡獻愛心 回歸現(xiàn)實去做環(huán)境保護,線上線下都可以做公益,豈不更好”。
一連幾天過去了,截至記者發(fā)稿時,小劉口中選擇相信他的人全部是來自他身邊的人,有他的家人、朋友和同學以及老師,籌集的善款不足400元。
梔子花安家了
盛先旺是合肥市青年路小學一家“小飯桌”的老板。3月5日中午,盛先旺領著小飯桌的二十多位小學生一起在院子的花池里種下了一株梔子花。二十多雙眼睛,目睹了一個生命落地生根的全過程。
盛先旺告訴記者,這株梔子花的幼苗是年初朋友送的。“當時考慮到天氣太冷,所以就想著開春等天氣暖和了再入土。”沒想到,“小飯桌”淘氣的學生們在院子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幼苗。“盛老師,植樹節(jié)要到了,快些將小樹種了吧。”對付不過這群學生的起哄,盛先旺只得答應。
于是,二十多人圍觀,有人拿鐵鍬,有人淋水,有人填土……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短短10分鐘的時間,梔子花安家了。孩子們也開心地笑了。
“還不快抓緊時間去休息。”盛先旺的大嗓門將他們全部嚇回了屋里。“其實,植樹節(jié),不植樹還算什么植樹節(jié)呢。”盛先旺說,他很喜歡花花草草,院子里的盆栽都是他種下的。“我之所以將這些花草和樹都擱在眼皮子底下,無非也是希望能夠方便照看。既然種下了,就是一個生命,沒理由不管不顧”。
編后又到植樹節(jié),我們究竟該做什么?曾經種下的樹有多少無主看護正奄奄一息?網絡植樹節(jié)真的可以憑借公益元素取代傳統(tǒng)的植樹造林嗎?采訪進行到最后,記者在盛先旺和孩子的臉上看到了笑容,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植樹節(jié)最本真的意義,那就是種下綠色、成全生命、體會快樂。富貴竹怎么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