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苗木移植的意義,苗木移植有利于苗木生長發(fā)育通過移植擴大了地上部和地下部 的立體生長空間,增加]%營養(yǎng)面積,因而苗木能正常地、迅速地生 長發(fā)育健康成長。
提高苗木出圃成活率移植時修剪了部分根系和枝葉, 不僅方便栽植,而且栽植后,促使形成有效根系,對今后苗木成長 有利,也提高了出圃苗木定植成活率。
培育優(yōu)美冠形通過移植可為培育莖子的直立性及優(yōu)美 的樹冠創(chuàng)造操作條件和適宜的環(huán)境。
培育壯苗在移植過程中,保留優(yōu)質苗、淘汰劣苗,為苗 木分類、分級栽培創(chuàng)造了條件.以培育優(yōu)質苗木。
成活原理苗木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水分和營養(yǎng)處于平衡 狀態(tài)時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苗木移植后,根系經(jīng)過挖掘,難免遭受 損傷,特別體現(xiàn)在所帶的根系上。一般宋講,苗木所帶的根系僅為 原有根系的10%〜20%或多些。根系的減少必然會影響原來的 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造成水分供給嚴重不足。這種失衡狀態(tài) 將影響苗木的成活。因此,移植時要對地上部采取一定的措施,促 使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保證苗木移植成活。
保證移植成活的措施
選擇適宜的移植時間:苗木休眠期是移植最佳時間。古農(nóng) 書《花鏡》中“移樹無時,莫教樹知……”即指出移植苗木在苗木進 人休眠期、代謝極其緩慢的時間進行。落葉樹休眠期移植,特別是 苗木剛落葉不久或春季芽萌動前夕移植,有利于早日恢復根部的 吸收能力,建立新的平衡,使苗木移植成活。
常綠樹的移植適宜在代謝緩慢的時期進行。雖然原產(chǎn)熱帶、 亞熱帶的苗木沒有明顯的休眠期,但是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 初,它們的生長速度都相當緩慢,近乎于休眠狀態(tài),此時成為常綠 樹移植的適宜時期。常綠樹晚秋移植要比落葉樹早,而春季移植 要比落葉樹遲。
②適當?shù)母、枝葉處理:移植時對劈裂或過長的根要進行 修剪,做到盡量少傷根、多帶根。剪口要求平滑,需帶好完整土球, 不得使土球散開;土球大小要符合規(guī)格。對地上部枝葉適當修剪, 以利于重新建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
③加強移植后的管理:對于特殊需求即在非移植期進行移植 的,除保護好根系、帶好符合規(guī)格大小的土球和對樹體枝葉修剪 外,還要在栽植后加強管理,如對全株特別是樹冠要經(jīng)常噴水;在苗木的西面、南面搭蔭棚,以減少陽光照射,從而減少水分蒸發(fā);或 在苗木四周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相對濕度。該措施宜維持一段 時間,直至苗木恢復正常生長。當根部恢復吸收功能后立即進行 追肥。
密度大小雖與苗木培育年限、生長快慢、土壤條件等因素有 關,但確定移植密度的原則是:能培養(yǎng)出良好干形和樹姿,又不浪 費土地。因此,移植密度應重點考慮培育目的和培育年限。
培育目的不同培育階段的苗木密度有所不同。落葉喬 木在養(yǎng)根養(yǎng)干階段應密植,在密植群體中,地七.部為爭得陽光而向 上生長,莖干挺拔直立;地下部則為爭取水分和無機鹽,促使形成 有效根系并向縱橫方向生長.增強了吸收能力和擴大了立體空間。 如栽植過稀,則效果正好相反。在培育樹冠階段,密度應稀些,宜 加大株行距,促使側枝生長,形成龐大而圓整的冠形,對常綠樹而 言,株行距以不郁閉為度,否則枝條為爭得陽光而相互干擾擠壓, 樹冠必然畸形。
培育年眼闊葉樹種,在播種后一年進行第一次移植,以 后根據(jù)生長快慢、株行距大小,每隔2〜3年移植1次。快長樹的 理想密度為移植的第一年稍顯稀疏、第二年密度合適、第三年整形 修剪能維持一年、第四年達出圃規(guī)格。慢長樹行2次移植,第一年 稍稀、第二年合適、第三、四年郁閉,以后行第二次移植,再培育 2~3年出圃。
常綠樹苗木要求冠形圓滿、枝葉茂密。移植時的適宜株行距 以經(jīng)過2~3年后樹冠達到郁閉、但日光尚能照到下部枝條為好。
綠化建設重點工程中對苗木要求較高,一般苗木培育年限為 5〜8年.甚而更長,故需移植2次以上。對主根深而側根稀少的 苗木,如櫟類、椴樹、七葉樹、銀杏等,宜在播種后3年開始移植.以 后每隔3〜5年移植1次。
春季移植在春季芽萌動前進行。具體移植時間因樹種不同而異,可按照樹種芽萌動時間的先后進行安排,發(fā)芽甲的移植 早,發(fā)芽晚的移植晚。一般情況下.移植順序為先針葉樹后闊葉 樹.闊葉樹中先落葉樹后常綠樹。
秋李移植在地上部停止生長、落葉樹開始落葉時即可 進行。因此時苗木已休眠,而土溫尚適合根系活動,移植后有利于 根系創(chuàng)口恢復正常.能提高成活率。
一些針葉樹和常綠闊葉樹,也可在雨季進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