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為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我國從2014年起啟動實施了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截止至2016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65億元(不含基本建設支出),支持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3010萬畝,其中,2016年安排90億元,新增任務1510萬畝。到2020年,包括2014—2016年已經安排的3010萬畝,預計可以退耕還林還草8000多萬畝。
自1999年啟動到2007年暫停,上次退耕還林土地面積達1.39億畝,其中90%以上為生態(tài)林。但因政策補償少、市場不穩(wěn)定等問題導致利潤過低,苗企參與力度普遍不大。
新一輪退耕還林主要有三方面工作:一是鞏固成果;二要擴大退耕還林規(guī)模,強調嚴重沙化或是水源區(qū)的耕地;三是不搞一刀切,完善并放開政策,對生態(tài)林、經濟林的比例不再作限制。
此次退耕還林包含了退耕、造林、修復、經濟等多重理念,加上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8000萬畝退耕還林將催生許多潛在市場。專家呼吁,有實力的育苗、種植企業(yè)要敢于進軍這個市場,不要被動。
例如,作為退耕還林重點區(qū)域之一的東北,當地苗木企業(yè)正處于轉型階段:起步較晚,大規(guī)格喬木不多。新一輪退耕能起到助推升級的作用,苗木企業(yè)可調整經營思路,趁勢而上。不僅能有效拉動各方的種苗銷售,而且次等苗的銷路問題也有望解決。
怎么種?
有人提出,苗木種植戶可采取“先上山造林,后進城綠化”的方式,將“苗圃”建在山上;也有人建議各地種苗企業(yè)可以嘗試承包退耕還林工程,擴大經營范圍。
對此,國家林業(yè)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只要達到合理的密度,能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這也是允許的。”同時他還提醒種植戶關注各地出臺的林糧間種細則,適度套種矮桿的經濟作物。
種什么?
對生態(tài)林與經濟林的比例不再受限后,優(yōu)質經濟樹種將成為主要造林樹種。業(yè)內普遍認為,水果、木材等經濟林木和一些附加值較高的綠化樹種將成為新一輪退耕還林樹種的首選。
不過也有人認為,若國家放寬政策,不可避免會出現“獵奇”心理,不科學地引種擴繁、無規(guī)劃亂種經濟作物、擠壓綠化空間等,都將嚴重影響退耕還林的成果。對此,專家們疾呼:“適地適樹、嚴格把關!”
還有專家提出了“鄉(xiāng)土經濟林”的說法:造林樹不用高檔,但要高效、抗逆性強,滿足當地的生態(tài)、經濟需求。
就東北地區(qū)而言,除了核桃等適種的經濟作物外,速生綠化樹種預計會受到青睞。而在西北地區(qū),蘋果、油橄欖等經濟作物依舊“受寵”,不過附加值高的速生闊葉綠化樹種仍為上選。各苗企不妨多在品種、品質上做文章,打造各地的特色品牌。
此外,除了喬木,一些經濟性、抗逆性較強的亞喬木或灌木也有用武之地。例如在四川等地區(qū),油茶之前就用于荒山改造,是個不錯的樹種。對于苗木產業(yè)而言,應該看重經濟與園林兼用的苗木品種。
作為中央的一項重大決策,退耕還林究竟是可力挽狂瀾的機遇、還是“雷聲大”的小陣雨?過多揣測不如悉心備戰(zhàn),鼓足士氣,該出手時就出手。
推薦閱讀:北美海棠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