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據馬永鵬研究員介紹,我國許多城市現有的園林綠化樹種存在布局不合理、特色樹種和鄉(xiāng)土樹種缺乏等問題。特別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包括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qū)、重慶直轄市在內的中國西南地區(qū),近年來頻繁出現的干旱與低溫,使目前使用的很多綠化樹種無法適應而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近年來,昆明多次出現范圍廣、持續(xù)時間長的罕見低溫天氣。特別是2013年12月15日凌晨起,持續(xù)兩天的強降雪和后續(xù)多天的強霜凍天氣及反復凍結和融化過程,市區(qū)夜間氣溫最低時達到-3 ℃。2015年冬季和2016年早春,昆明遭遇有記錄以來持續(xù)時間最長(連續(xù)低溫時間超過了50小時)的超低溫天氣。幾場連續(xù)低溫寒潮對昆明綠化樹深受重創(chuàng),其中耐寒性差的植物凍害尤其突出。馬永鵬研究員說:“極端低溫天氣使昆明市區(qū)許多園林植物,特別是原產于熱帶部分南亞熱帶的園林植物遭受到凍害影響,城市綠地及園林綠化苗圃內許多植物均出現萎蔫組織褐變干枯甚至死亡的現象,經濟損失不可估量。如小葉榕、高山榕、垂葉榕在凍害中出現大量死亡現象。”
馬永鵬研究員告訴記者,最大熵模型是一種根據有限的已知信息,對未知分布進行無偏推斷的一種數學方法。該理論認為在一定的已知條件下,熵最大的事物最為接近其真實狀態(tài)。其核心思想是在推斷未知概率分布時,充分考慮已知信息,而對未知信息不妄加揣測,做到不偏不倚,在包含已有信息的前提下,使得熵最大的概率分布是包含未知信息最少的分布,從而做到“最沒有偏見”。
鄉(xiāng)土植物具有較高的生態(tài)效益和良好的景觀價值,是園林綠化的基礎樹種。該研究團隊的前期研究基礎和昆明植物園對中國西南地區(qū)重要植物資源進行的良好收集與保存、栽培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在該書中選擇了山玉蘭、云南含笑、肋果茶(毒藥樹)、西南栒子、云南七葉樹等第一批62種具有良好適應性的鄉(xiāng)土植物,根據氣候相似性理論,使用最大熵模型,解析了15種環(huán)境因子對推薦樹種生長的貢獻率;計算出了前5個具有最大貢獻率環(huán)境因子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同時,以縣為最小單位預測了鄉(xiāng)土樹種的適生區(qū)和潛在適生區(qū),為鄉(xiāng)土植物推廣種植和選育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式,以此促進我國鄉(xiāng)土植物的園林應用。“雖然本書中所列樹種不多,但相比以往優(yōu)良樹種性狀與適應性評價的研究,該書的出版,為鄉(xiāng)土園林植物推廣種植和選育提供一種思路,可仿照此法開展鄉(xiāng)土樹種選擇應用研究,”馬永鵬研究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