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苗木網
當前位置: 597苗木網 » 行業(yè)資訊 » 時事新聞 » 正文

上海臨港:“魔幻”的植樹造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23:37:25 更新時間:2020-06-04 23:43:32   瀏覽次數:4335
我們的擔心是,如果可以毀掉這片濕地造林,那么會不會毀掉其他濕地造別的東西?5月13日,站在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東港大道和世紀塘
贊助商鏈接
 “我們的擔心是,如果可以毀掉這片濕地造林,那么會不會毀掉其他濕地造別的東西?”5月13日,站在位于上海浦東新區(qū)東港大道和世紀塘路交匯處的南匯東灘濕地邊,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研究員王放指著濕地內塵土飛揚的工地,感慨道,“我們不反對植樹造林,但不應該用一片森林殺死濕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現場看到,一輛又一輛土方車滿載著填埋用的泥土開進濕地。“濕地海拔約3米,要先用土把它填到海拔4.2米,符合建設標準,再抽掉濕地里的水,然后種樹。”生態(tài)南匯志愿者協會會長張東升說。他和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呼吁有關部門停工,但收效甚微。
  在施工現場1公里外,記者見到已經建設完成的成片林地。航拍鏡頭下,這片竣工于2019年3月30日的林地,大片樹苗呈光禿狀,只有周邊一圈呈現淺綠色。
  “如果不停工,那些現在生機勃勃的濕地都有可能遭此厄運。”王放指著一片整齊劃一的杉樹林地說,“人工林看上去很美,卻沒有生機,動物少很多,生態(tài)作用也遠不如濕地。”
  最佳觀鳥點成了一片魚蝦養(yǎng)殖塘
  臨港,被譽為上海的“未來之城”“生態(tài)之城”,距上海市中心約70公里,規(guī)劃科學、產業(yè)布局高端,是新晉成立的上海自貿區(qū)新片區(qū)。位于長江和錢塘江入海口交匯處的南匯東灘濕地,從浦東機場到蘆潮港沿海綿延40公里左右,是臨港新城的“生態(tài)涵養(yǎng)”所在。
  這片濕地是本世紀上海鳥類新記錄的主要發(fā)現地。2006年以來,在南匯東灘發(fā)現并記錄的鳥類有41種。其中,在該區(qū)域記錄到的黃嘴白鷺等12種水鳥數量超過了其遷徙路線上種群數量的1%,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2008年,南匯東灘濕地被“國際鳥盟”認定為國際重要鳥區(qū)。在著名的國際觀鳥平臺ebird上,南匯東灘在中國內地長年排名第二,僅次于云南的觀鳥圣地百花嶺。
  如今,大片的濕地可能要被整齊劃一的杉樹林取代。
  “杉樹林是有一定的防風作用,但造林代價很大,且杉樹林的生態(tài)功能遠不如濕地系統。”王放說,由蘆葦和荻等其他耐鹽堿植物共同營建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能夠有效凈化水體,一邊吸收和攔截污染物,一邊促進微生物對污染物的利用和降解。濕地具有污染物清除、水土保持、潮水流速降低等功能,還能成為鳥類、魚類、兩棲和爬行動物的棲息地,“濕地生態(tài)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態(tài)功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從2018年開始,就陸續(xù)有政協委員針對南匯東灘濕地的保護問題提案,包括曹艷春關于《鏟除臨港地區(qū)一枝黃花,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建議》、費錚翔《關于加快南匯新城旅游大環(huán)境建設的建議》、九三學社浦東區(qū)委關于《保護開發(fā)南匯東灘濕地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提案等。
  “這里的鳥類與2008年相比,雖然只剩下十分之一,但如果現在加緊修復,不僅成本不高,且能在1年內修復完成。”站在一塊由上海市科委海洋科技專項立項、上海港城開發(fā)集團有限公司立牌的“臨港濕地修復示范”標牌下,野生動物保護志愿者姜龍惋惜地說,“這里本來可以成為全國最佳觀鳥點,現在卻成了一片魚蝦養(yǎng)殖塘。”
  “魔幻”的植樹造林
  在臨港地區(qū)開發(fā)建設管理委員會給政協委員們的提案回復中,記者看到,南匯東灘濕地是由圍海造田、吹沙成陸形成的人工造地,由于尚未納入開發(fā)建設時序且地勢低,于是呈現出了“濕地景觀”。管委會在回復中表示,這片景觀目前尚無規(guī)劃意義上的永久濕地。簡而言之,不能因為鳥兒和各類生物“占領”了這片荒地,這片由人工開拓出來的土地就變成了它們的了。
  一個現實問題是,截至2017年年底,上海浦東的森林覆蓋率為15.3%,低于上海全市平均水平0.95%。南匯新城鎮(zhèn)行政區(qū)域的森林覆蓋率僅有11.15%。在針對九三學社浦東區(qū)委提案的回復中,臨港管委會稱,根據浦東“十三五”規(guī)劃,南匯新城的森林覆蓋率要從11.15%提高到15.53%;貜头Q,臨港新城合理搭配、有規(guī)劃、有步驟地增加人工林,是客觀需要。
  把南匯東灘濕地部分或者大部分變成杉樹林,看上去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樣既能提高森林覆蓋率,又能起到沿海防護林減緩臺風風速的作用,且自然形成的“濕地景觀”并非規(guī)劃中“名正言順”的濕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拿到的一份由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上海市林業(yè)總站等專家所做的《上海市郊沿海防護林防護效應的研究》顯示,南匯書院鎮(zhèn)東郊建設的水杉林在臺風“莫拉克”登陸后,其林帶后1公里的平均風速較林帶前1公里減弱了22%。
  據了解,水杉林并不是最佳的防風林選擇。營造防風林一般選用深根系高大的樹種,主要有楊樹、柳樹、桉樹、木麻黃等,且一般采用緊密結構、疏透結構和通風結構交叉的辦法種植。但因南匯東灘地區(qū)土質等問題,水杉成為能在這里種植且存活的主要品種。
  “單一杉樹品種的樹林,既不利于生物多樣性,從防風角度來說,作用也不甚明顯。”張東升介紹,臨港地區(qū)高樓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幫助市區(qū)通風”,東邊海上的“風道”,也有利于市區(qū)降溫。而從防止海嘯、水土保持、凈化水體等方面來說,濕地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單一品種的杉樹林。
  王放擔心,缺少了蘆葦濕地這道生態(tài)屏障,生態(tài)災害對于上海的威脅將增加,水體污染和存儲問題也會更加嚴重。
  這些杉樹在南匯東灘海邊不易存活。記者在現場看到,營建中的杉樹林和遠處的蘆葦地濕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濕地有水,樹林沒水;濕地有鳥,樹林干凈卻沒有動物;濕地本身就是成片的綠色地表覆蓋物,樹林因為存活率低而鮮見綠色。
  “有點費解,有點魔幻,在這一片珍貴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區(qū)域,我們所追求的,是一個種樹指標嗎?”王放說。
  “不為完成指標毀掉珍貴的濕地生態(tài)”
  姜龍從2008年開始就和一些志愿者長期在南匯東灘濕地觀鳥,是不多的幾個能歷數出東灘濕地各種變化的人。近年來,他欣喜地看到,臨港地區(qū)建設得越來越漂亮,交通越來越便利,“這是全市唯一一個可以地鐵直達的觀鳥點。”
  在一處已經變成破舊木樁的濕地木棧橋附近,姜龍指著遠處的一個觀鳥平臺說,這里曾是上海科技館在全國安置的兩處實時觀鳥攝像點中的一處,現在已經因為各種原因停滯了,“本來游客可以通過鏡頭實時觀測這里的鳥類,現在鳥少了,攝像頭也撤了”。
  在他看來,地方政府花大價錢改造濕地,在濕地上填土、抽水、植樹,就像是主動扔掉了一個生態(tài)“金飯碗”,卻花錢造了一個“土飯碗”一樣,費時費力、得不償失。
  長江入?诘牡乩韰^(qū)位、江南水鄉(xiāng)的農耕文化以及近代以來陸地主要由長江入?谀嗌秤俜e而成的地理背景,決定了上海一方面沒有大面積存在的原始森林積淀,另一方面也無法開展大面積的單一林地建設,“農林水復合,林田湖相間”是上海重要的生態(tài)特色。
  王放說,眼前這些看似荒蕪的濕地,實際上是上海生態(tài)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做的,是因地制宜,而不是為了森林覆蓋率、沿海防護林指標胡亂作為”。
  目前,作為上海地區(qū)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南匯東灘濕地沒有列入上海市重要濕地名錄,缺乏相應的保護機制。濕地區(qū)域的管理又涉及到林業(yè)、漁業(yè)、國土等多個部門的協調,困難重重。
  遺憾的是,由于評價體系的缺乏,很多人傳統觀念中認為蘆葦地和灘涂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甚至認為濕地是“環(huán)境整治對象”,而不是生態(tài)保護對象。但“上海2035”規(guī)劃已明確提出,要把退出來的農田變成森林和濕地,把濕地建設擺在了生態(tài)恢復的重要位置上。
  為此,包括復旦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在內的專家團隊建議,把濕地作為沿海防護林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考量;留存南匯邊灘區(qū)域濕地,劃定保護紅線,“不為完成指標毀掉珍貴的濕地生態(tài)”。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聯系了臨港管委會生態(tài)處,目前尚未得到明確答復。
  記者注意到,2019年7月南匯新城鎮(zhèn)曾針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反映的“濕地植樹”問題回應稱,臨港管委會正在進行該濕地區(qū)域鳥類與棲息地現狀評估、濕地和鳥類動態(tài)保護課題研究,打算通過對該區(qū)域鳥類進行全年度數據觀測,以掌握南匯東灘鳥類資源現狀及其空間分布特征、鳥類棲息地資源現狀和歷史變化等,提出基于鳥類棲息地保護的城市規(guī)劃調整、棲息地修復等策略和方案。
添加到百度搜藏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苗木行業(yè)圖文推薦
苗木行業(yè)新聞推薦
贊助商鏈接
苗木花木類新聞點擊排行榜
新聞特別推薦
 
 
APP應用權限 | 聯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 匯款方式 | 付費會員 | 廣告介紹 | 網站介紹 | 版權隱私 | 法律聲明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站留言 | 廣告服務
597苗木網是中國專業(yè)的苗木網站,每天更新最新苗木求購信息, 綠化苗木價格, 最新苗木供應信息和最新苗木資訊
ICP備案號:魯ICP備19004792號 1魯公網安備 37068502000062號
copyright @ 597苗木網 2019-2026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魯B2-20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