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早些年,村民主要以種植水稻和荔枝、蘆柑等水果為生。不過,每年,村里必遭一次大水,能外出打工的也基本都出去了。
翁智深是地道的溪坂人,今年34歲。小時候,他家種了幾十畝荔枝。
那時,行情很不錯:1公斤14元,一畝荔枝林就有兩三萬元收入。而且,父親還收購水果銷往全國各地。上世紀90年代初,他家算是村里數(shù)一數(shù)二富有。
后來,種荔枝的人越來越多,行情越來越差,降到2元1公斤。起伏中,水果生意一落千丈。
翁智深轉(zhuǎn)瞬變成了窮小子。有一年,直到春節(jié)前一天,母親才借到錢幫他和哥哥添置了新衣。春節(jié)后,依舊沒錢,又到處籌,他還延遲了幾天才去學(xué)校報到。
1993年,漳州市政府抓住苗木產(chǎn)業(yè)商機,選址溪坂,成立閩南花卉中心(東南花都前身)。第二年,又在花卉中心外的324國道上,規(guī)劃建設(shè)百里花卉走廊。
那時,苗木一畝可有三四萬元收入。然而,村民一片茫然:“若賣不出去,還不能吃,種它有收益嗎?”于是,不敢輕舉妄動。花卉走廊有48個簡易攤位,當初,只有3個村民敢進駐,其他承租人均來自外地。
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日子里,苗木生意卻日漸紅火。
1997年,翁智深的父親禁不住誘惑,也加入了苗木經(jīng)營隊伍。此時,有的村民卻大踏步走出去,跑到廣州買苗木培育。
(二)
1999年1月18日,第一屆海峽兩岸花卉博覽會在官潯鎮(zhèn)開幕。此后,每年一屆,將涌動的客商吸引過來。去年,就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全國20多個省份的上千家企業(yè)參展。
花卉走廊的花農(nóng)們也告別了油氈布棚,搬進了磚混結(jié)構(gòu)的店面。一個帶兩個,兩個帶四個……如今,約98%的溪坂村民當上了花農(nóng),棕櫚科、洋蘭、榕樹、觀葉植物等數(shù)百種花卉苗木遍布全村。“房前屋后,只要有空地,溪坂人都種上了苗木。”翁智深說。
至于翁智深當上花農(nóng),那是本世紀的事了——
2001年,他跑到龍巖一親戚的工廠打工,沒賺到啥錢。后來,看到家鄉(xiāng)的苗木市場興旺,他便打道回府,回到溪坂,跟著父親做起苗木生意。
起初,他也吃過大虧。一次,圖價格優(yōu)惠,不顧時節(jié),他大量引進一批樟樹苗。結(jié)果,樟樹集體夭折,虧了幾十萬元。
之后,謹慎行事,漸漸地,他上了軌道,還曾一邊種植苗木,一邊跑到外地承包綠化工程。
2010年,他決定專攻羅漢松,小心翼翼整了2畝地。沒想到,羅漢松深受市場青睞。于是,他甩開膀子,越種越多,目前,種了30多畝。
(三)
大伙說,溪坂是“無中生有”“點苗成金”。不過,溪坂人不甘心只當“搬運工”。
怎么做?走出去!
翁智深跑到廣東等地,實地考察知名生產(chǎn)基地,學(xué)到不少經(jīng)驗。其中,“藝術(shù)”兩字,深深烙印在他腦里。
他高薪聘來貴州的苗木藝術(shù)造型師,為羅漢松量身設(shè)計造型。畢竟,一棵直徑15厘米的羅漢松,未做造型售價約3000元,造型一出,高達1萬元左右。
生意越做越順,也越做越大,2018年,翁智深和愛人一起創(chuàng)建了漳州阿魯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擁有5個苗木基地。這幾年,年銷售額達數(shù)百萬元。
他蓋了新房,買了兩輛車……不過,他在村里頂多算中產(chǎn)。因為,很多花農(nóng)不僅在村里種苗木,還到外地租地,有的苗木基地規(guī)模達幾百上千畝。
如今,“買全國,賣全國”的溪坂村,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卉苗木集散地。當?shù)毓灿?a href="http://haywardtinfu.com/company/" target="_blank">苗木企業(yè)220家,配套企業(yè)24家,專業(yè)花卉苗木物流公司就有6家。當?shù)卮迕褡杂?00多輛七米長貨車、30多輛吊車、10多輛自吊車,二三月交易旺季時,還得從外面調(diào)300多輛。
去年,溪坂花木營銷收入達到13.5億元。近幾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已達7.6萬元,被稱為“漳浦第一富村”,七成左右的家庭在縣城、漳州市區(qū)、漳州開發(fā)區(qū)等地添置了房產(chǎn)。常住人口也從3900多人升至5000多人。
錢袋子鼓了,日子也火了——
當年滿是泥洼的低洼路,現(xiàn)在已是筆直平坦的村莊中心路;花卉商業(yè)品牌一條街足足有1.2公里長,村中原本7米寬的主干道拓寬成了23米;100%的道路實現(xiàn)硬化、美化、亮化和綠化;3個農(nóng)民公園就在家門口;小學(xué)、老年活動中心、圖書室等配備齊全;低矮的瓦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敞亮的別墅;家家戶戶都有轎車,有的還不止一輛……
之前,翁智深還得隔三岔五出村跑市場,如今,他說,只要在村里坐等客商上門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