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597苗木求購信息網(wǎng)2011年10月23日花卉與健康資訊: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全株具香氣。硬質(zhì)的根狀莖橫走,多分枝。葉劍狀條形,兩列狀密生于短莖上,全緣,先端慚尖,有光澤,中脈不明顯。45月開花,花莖葉狀,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花綠色,無觀賞價值。漿果肉質(zhì),倒卵圓形。
生長于山澗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間。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喜陰濕環(huán)境,郁密度較大的樹下也能生長,但不耐陽光暴曬,否則葉片會變黃。不耐干旱。稍耐寒,長江流域可露地生長。
石菖蒲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 320cm直徑0.31cm外表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勻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須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鱗狀的葉基殘余。質(zhì)硬,斷面纖維性,類紅色或微紅色,內(nèi)皮層環(huán)明顯,可見多數(shù)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1.痰蒙清竅,神志昏迷。本品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不但有開竅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濕,豁痰,辟穢之效。
故擅長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之神志昏亂。治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舌強不能語,常與半夏、天南星、橘紅等燥濕化痰藥合用,如滌痰湯(濟生方》;若治痰熱蒙蔽,高熱、神昏譫語者,常與郁金、半夏、竹瀝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湯(溫病全書》;治痰熱癲癇抽搐,可與枳實、竹茹、黃連等配伍,如清心溫膽湯(古今醫(yī)鑒》;治癲狂痰熱內(nèi)盛者,可與遠志、朱砂、生鐵落同用,如生鐵落飲(醫(yī)學心悟》;用治濕濁蒙蔽,頭暈,嗜睡,健忘,耳鳴,耳聾等癥,又常與茯苓、遠志、龍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醫(yī)學心悟》
2.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疼痛。本品辛溫芳香,善化濕濁、醒脾胃、行氣滯、消脹滿。用治濕濁中阻,脘悶腹脹、痞塞疼痛,常與砂仁、蒼術(shù)、厚樸同用;若濕從熱化、濕熱蘊伏、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者,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如連樸飲(霍亂論》
3.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濕、燥濕,又行胃腸之氣。治療濕濁、熱毒蘊結(jié)腸中所致之水谷不納,痢疾后重等,可與黃連、茯苓、石蓮子等配伍,如開噤散(醫(yī)學心悟》
4.健忘,失眠,耳鳴,耳聾。本品入心經(jīng),開心竅、益心智、安心神、聰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諸癥。治健忘證,常與人參、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證治準繩》開心散(千金方》;治勞心過度、心神失養(yǎng)引發(fā)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常與人參、白術(shù)、龍眼肉及酸棗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雜病源流犀燭》;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常與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及丹參、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補心丸(中藥制劑手冊》
此外,還可用于聲音嘶啞、癰疽瘡瘍、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證。
中藥石菖蒲的應用
1.用于濕溫病,癇證等閉證神昏。本品氣芳香,能開心竅,但醒神回蘇之力較弱,而善于化濕濁,故宜于痰濕閉阻心竅之神昏。治濕熱蒙蔽心竅,高熱,神昏譫語者,常須與清熱、化痰、開竅之品配伍,如《溫病全書》菖蒲郁金湯,以之與竹瀝、郁金、連翹等同用,方中還加入含有麝香的玉樞丹,以增強開竅之力。若治痰熱所致癇證神昏、抽搐,可與化痰開竅,息風止痙藥物配伍。
2.用于健忘、失眠等心神不寧之證。本品又可寧心安神,常與遠志等寧心安神類藥物配伍,用于以上諸證。
3.用于濕濁中阻,濕熱瀉痢。本品芳香而能化濕濁,開胃進食。治濕濁中阻,脘腹脹悶不適或疼痛者,常與砂仁、厚樸、蒼術(shù)等化濕、行氣止痛之品同用。若濕熱瀉痢,不納水谷者,宜與清熱燥濕,運脾行氣藥物配伍。
中藥石菖蒲的用法用量
煎服,51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園林用途
石菖蒲常綠而具光澤,性強健,能適應濕潤,特別是較陰的條件,宜在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石菖蒲的藥用價值介紹 平安樹的養(yǎng)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