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鏈接 |
菖蒲
菖蒲已成盆栽新寵
在云南還處于慢熱狀態(tài)
幾年前,公眾印象中的菖蒲,是端午節(jié)懸掛在家門口避邪驅(qū)毒且形似長劍的水生植物,但隨著石菖蒲悄然走紅,植株矮小的菖蒲開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在盆栽市場上,黃金姬、金邊、虎須、金錢、野生石等種類的菖蒲已很多見,但價格卻高到令人咋舌,一盆菖蒲售價動輒上千元、上萬元。
鄭來飛是云南玩菖蒲比較早的人士之一,在過去5年的時間里,他不僅對菖蒲有深入了解,連菖蒲器皿、擺設(shè)美學(xué)等都有研究。在他的菖蒲館里,有大大小小幾百盆菖蒲,價格由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還專門留出300平米的空間來陳列器皿。
“云南菖蒲還不太熱,文人家里偶爾會見到一兩盆,在江浙、武漢地區(qū)有幾十年的歷史,不是最近幾年才流行的,沿海地區(qū)追溯到20年前就已經(jīng)很熱了。”鄭來飛介紹說,云南歷史上對菖蒲關(guān)注很少,基本上是空缺,云南的菖蒲文化是“闖入”的,菖蒲還屬于小眾文玩。
據(jù)介紹,菖蒲歸為小眾文人草是因為養(yǎng)菖蒲的人中,除了那些素愛園藝,對菖蒲原本就很了解的人之外,很多是文人。文人玩菖蒲的樂趣在于自賞于心,靜養(yǎng)于神,它又較其他盆栽相對好養(yǎng),得心應(yīng)手之間就慢慢養(yǎng)出了深厚的感情。
從稀有品種到大棚培植
價格冰火兩重天
在春苑花鳥市場,菖蒲大多沒有配上精致的器皿,也沒有精心布景,數(shù)量不多的菖蒲跟其他種類繁雜的盆栽擺放在一起,顯得并不起眼。“金錢35元一盆,虎須25元,養(yǎng)了一年了。”老板挑出兩盆郁郁蔥蔥的菖蒲向顧客推銷。
在春苑花鳥市場,有十多家花店在賣盆栽,有四五家賣菖蒲,品種也只局限在兩三種,最貴的價格也只幾百元。在園博花鳥市場,只有七家花店在銷售菖蒲。“賣完就沒進貨了,兩個多月前價格就降了,少了七八元,賣不上價。”一家花店老板表示,雖然也有顧客買,但比起其他盆栽,菖蒲銷量不大。
園博花鳥市場一家高端菖蒲店老板李鯉卻反映,店里的菖蒲盆栽不但沒降價,反而一直在漲價,“昂貴菖蒲的特點是年齡大,而且品種稀有,菖蒲養(yǎng)得越久越值錢。”這家店里一盆稀有品種“姬正宗”菖蒲,已有30年的歷史,售價為3萬元。
據(jù)介紹,花鳥市場普遍有售的低端菖蒲都是大棚培植的,行內(nèi)人習(xí)慣把大棚菖蒲叫做“福建草”,由福建人通過大棚培植。
菖蒲除了本身昂貴,也貴在器皿,上百元的器皿配上百元的菖蒲是很常見的事。專業(yè)玩菖蒲的人對器皿很講究,甚至從形狀、紋理、厚度、質(zhì)感等細處來襯托菖蒲的特性,選擇漢磚、老盆老器、青磚青瓦等傳統(tǒng)元素來擺景。
小眾文人草
會成為下一個“蘭花”嗎?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菖蒲作為私人化的玩物,在朋友之間相互贈送,談種植、談文化,唯獨不談市場行情,隨著菖蒲悄然走紅,很多人難免會想,菖蒲會成為下一個“蘭花”嗎?
“之前有人來參觀過才知道什么是菖蒲,回家一看,家里小院就種著一盆,已經(jīng)養(yǎng)了五六年了。”鄭來飛介紹,菖蒲作為文玩草,還屬于小眾,不會一夜爆紅。
“菖蒲本來就作為雅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作為一種文人喜愛的東西,作為舊的東西沿襲下來,在知識層面的劃分上還是很明顯,大眾不太喜愛,偏好性還是有傾向。”鄭來飛認為,菖蒲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普通大眾和文人群體之間的接受度上做了很精準(zhǔn)的區(qū)分。
“菖蒲經(jīng)濟價值、商業(yè)價值跟蘭花沒法比,它經(jīng)濟價值不明顯,主要在于菖蒲培育難,尤其是稀有品種,一般引種后養(yǎng)到半年才能銷售,雖然能培育,但是培育出來的難免會變種。”
李鯉也認為云南菖蒲市場還處于慢熱階段,他說:“養(yǎng)菖蒲動手性強,需要大量時間管理,除了時間,還要人能靜得下心來,對蒲草了解,知道蒲草文化,所以一夜走紅很難。”
但鄭來飛也表示,此次展后難免會有商家借機炒作,他也有所憂慮,“爆紅后,商家利用肥料、激素大量培育菖蒲,培育出來很麻煩,跟菖蒲精神不一樣,希望市場穩(wěn)穩(wěn)的,有喜愛的可以玩一玩。”
“說到底,它就是草嘛,你要讓它到應(yīng)有的位置上去,草加上仙字,變成‘仙草’就完了。”鄭來飛說。